来源:四川日报美股 杠杆
成都医学院医学生在人体生命馆开展活动。
□马院宣(图片由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1947年诞生的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后于20世纪70年代迁址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2004年整体移交地方,红色血脉成为学校显著标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紧扣“铸魂·立德·强能”3个基点,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着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医学特色、服务时代需求”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铸魂:实施“四个一”育人工程,彰显红色文化育人鲜亮底色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打造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特色品牌。
搭建一个红医文化研究平台。为深入发掘红色历史,传承红医精神,整合全校研究力量,学院于2019年成立红医文化研究中心,确立红医文化挖掘、红医文化研究、红医文化育人3个研究方向,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研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围绕红色主题发布课题指南,鼓励师生申报研究项目;组织专家开展口述史研究。为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实,在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并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反哺教学,助力医学人才培养。
打造一个红星宣讲团队。紧扣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组建师生“红星宣讲团”,深入社区、山区,通过“宣讲+研讨”“宣讲+座谈”“宣讲+演出”等模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50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与多家附属医院和基层医院签订横向
合作协议,以菜单形式为附属医院、基层单位开展党建活动、干部培训;组织专家教授在期刊、报纸等媒体发表理论文章,解读政策、推进研究。研究生“红星宣讲团”获四川省高校理论宣讲选拔赛一等奖。
建立一个红医文化案例库。通过挖掘成都医学院红色发展史、成医人“特别讲政治、特别顾大局、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品质等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红医故事、红医人物、红医口述史等红医文化系列资源,建立“红医文化资源教学案例库”,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采用,让红色基因厚植于人心。
开展一个红色经典悦读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坚持开展“红色经典悦读”,以红色阅读为“小切口”诠释思政教育“大主题”。精心打造“青马问道”学术品牌,为研究生定制红色经典阅读书目,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学术报告等形式,向学生讲解红色经典。创立“红医仁心”微信公众号,开展“红医精神代代传”微视频微电影大赛,充分调动大学生探寻红医足迹,领悟红医文化,争做红医传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立德: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小课堂,凸显医学职业育人特色
如何将医学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培养医德高尚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既是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思政课加强针对性、提升认同感、增强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融入思政教材,做足“医”的文章。学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文精神资源的开发应用,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教材的工作,组织专家学者编制校本教材,确保5门思政课至少每章有一个相关案例,供思政课教师教学时选用,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向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有机转化。
融入思政课堂,突出“医”的特色。推行好“医学人讲医学事”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政课融入模式。要求医学生以“讲述人”“评论员”的身份选取与医学人文相关的主题,在课堂上展示所学理论、阐述个人见解,引导更多医学生主动参与到医学人文教育中来。开设选修课“人文与医学”,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领会医学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医学生人文素质成长手册》,确定医学生“六个一”人文活动项目,并将之作为医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融入校园文化,用好“医”的平台。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研究机构开展体验式育人,组织入学新生参加医学生誓词宣誓仪式,参观考察人体生命馆、校史馆等,引导医学生从珍爱生命开始培养职业使命感;持续开展“小丑医生”志愿服务、一年一度的无偿献血、日常急救技能培训等,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开设“医学人文大讲堂”,开阔广大师生的眼界和视野。
强能:拓展实践教学大课堂,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服务本领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史馆等多个教学基地为依托,学院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落地生根。紧跟时代需求、聚焦专业特色,建构“红色领航”和“医路前行”两个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搭建“大思政课”育人平台。
“红色领航”贯通各门思政课程。每年暑期,学院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职业发展需求,以集中和分散两种实践形式,精心组织1—2支“红色领航”实践教学团队,前往实践教学基地聆听红军故事,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红军医院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
“医路前行”在服务中体现担当。重点围绕医疗改革、社区养老、儿童健康、常见疾病预防等主题,通过医情调研、医学服务等项目,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医学生誓词,践行医学人使命,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服务社会的本领。
盘面上,能源金属、电池、光伏设备板块涨幅居前,互联网电商、公路铁路运输、可燃冰板块跌幅居前。
改革促进发展,拼搏赢得未来。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获评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美股 杠杆,成都医学院推荐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的思政课”入选精品项目名单。
成都医学院医学生在人体生命馆开展活动。
□马院宣(图片由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1947年诞生的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后于20世纪70年代迁址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2004年整体移交地方,红色血脉成为学校显著标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紧扣“铸魂·立德·强能”3个基点,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着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医学特色、服务时代需求”特色鲜明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铸魂:实施“四个一”育人工程,彰显红色文化育人鲜亮底色
成都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红色基因永续传承,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打造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特色品牌。
搭建一个红医文化研究平台。为深入发掘红色历史,传承红医精神,整合全校研究力量,学院于2019年成立红医文化研究中心,确立红医文化挖掘、红医文化研究、红医文化育人3个研究方向,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研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围绕红色主题发布课题指南,鼓励师生申报研究项目;组织专家开展口述史研究。为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走深走实,在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红色文化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并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反哺教学,助力医学人才培养。
打造一个红星宣讲团队。紧扣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组建师生“红星宣讲团”,深入社区、山区,通过“宣讲+研讨”“宣讲+座谈”“宣讲+演出”等模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50余场,听众达3万余人次;与多家附属医院和基层医院签订横向
合作协议,以菜单形式为附属医院、基层单位开展党建活动、干部培训;组织专家教授在期刊、报纸等媒体发表理论文章,解读政策、推进研究。研究生“红星宣讲团”获四川省高校理论宣讲选拔赛一等奖。
建立一个红医文化案例库。通过挖掘成都医学院红色发展史、成医人“特别讲政治、特别顾大局、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品质等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红医故事、红医人物、红医口述史等红医文化系列资源,建立“红医文化资源教学案例库”,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采用,让红色基因厚植于人心。
开展一个红色经典悦读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坚持开展“红色经典悦读”,以红色阅读为“小切口”诠释思政教育“大主题”。精心打造“青马问道”学术品牌,为研究生定制红色经典阅读书目,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学术报告等形式,向学生讲解红色经典。创立“红医仁心”微信公众号,开展“红医精神代代传”微视频微电影大赛,充分调动大学生探寻红医足迹,领悟红医文化,争做红医传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立德: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小课堂,凸显医学职业育人特色
如何将医学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培养医德高尚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既是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思政课加强针对性、提升认同感、增强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融入思政教材,做足“医”的文章。学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文精神资源的开发应用,积极开展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教材的工作,组织专家学者编制校本教材,确保5门思政课至少每章有一个相关案例,供思政课教师教学时选用,实现医学人文精神向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有机转化。
融入思政课堂,突出“医”的特色。推行好“医学人讲医学事”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医学特色的思政课融入模式。要求医学生以“讲述人”“评论员”的身份选取与医学人文相关的主题,在课堂上展示所学理论、阐述个人见解,引导更多医学生主动参与到医学人文教育中来。开设选修课“人文与医学”,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领会医学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医学生人文素质成长手册》,确定医学生“六个一”人文活动项目,并将之作为医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融入校园文化,用好“医”的平台。依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研究机构开展体验式育人,组织入学新生参加医学生誓词宣誓仪式,参观考察人体生命馆、校史馆等,引导医学生从珍爱生命开始培养职业使命感;持续开展“小丑医生”志愿服务、一年一度的无偿献血、日常急救技能培训等,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开设“医学人文大讲堂”,开阔广大师生的眼界和视野。
强能:拓展实践教学大课堂,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服务本领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史馆等多个教学基地为依托,学院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落地生根。紧跟时代需求、聚焦专业特色,建构“红色领航”和“医路前行”两个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搭建“大思政课”育人平台。
“红色领航”贯通各门思政课程。每年暑期,学院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职业发展需求,以集中和分散两种实践形式,精心组织1—2支“红色领航”实践教学团队,前往实践教学基地聆听红军故事,追寻红色记忆,感悟红军医院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
“医路前行”在服务中体现担当。重点围绕医疗改革、社区养老、儿童健康、常见疾病预防等主题,通过医情调研、医学服务等项目,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医学生誓词,践行医学人使命,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服务社会的本领。
改革促进发展,拼搏赢得未来。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获评四川省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成都医学院推荐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的思政课”入选精品项目名单。
医学红医成都医学院思政课红色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